
当六自由度运动平台剧烈晃动,斐济留学生Semi在VR眼镜中目睹高楼崩塌的瞬间,他迅速压低身体重心,躲进虚拟“三角区”。这是五邑大学组织留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国家级电力应急基地(南方)地震体验室内开展的一场特殊教学。逼真的震动特效、沉浸式VR场景,让Semi深切地感受到:“斐济急需更多防灾减灾人才,中国应急通信技术非常先进,我要好好学习。”
斐济是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多发之地。Semi是五邑大学通信工程(应急通信与应急指挥)专业的留学生,带着“如何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学习任务,跨越重洋来到五邑大学求学。
由于地理环境原因,太平洋岛国地震、海啸、飓风等自然灾害频发,但应急技术与管理能力不强。五邑大学党委书记栾天罡介绍说,学校根据这一情况,开设系列特色课程,涵盖灾害预警系统、应急通信技术、智慧电力装备等模块。专业教师们与留学生们深入探讨交流,摸索出“原理知识+中国技术+岛国场景”的教学模式。
为让留学生在更多现实应用场景中练就“真功夫”,五邑大学强化校政企产学研合作,与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广东电网公司等在防灾减灾人才培养、科研项目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应急装备研发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将行业企业优质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学校组织留学生开展实践调研,努力做到将更多教学实践平台建在产业一线。
栾天罡表示,五邑大学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及应急教育培训、应急救援演练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在应急技术与管理领域的优势,服务区域防灾减灾工作。2024年11月,面向太平洋岛国的2024“一带一路”应急救援演练在广东江门举行,来自8个太平洋岛国的应急救援队伍与我国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以及港澳救援队伍共300人混编参演。演练后,中国—太平洋岛国应急管理合作座谈会在五邑大学召开。今年7月,由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主办、五邑大学承办的“澜湄区域跨境重大灾害协同应对研讨会”和“澜湄六国应急信息共享与协作系统用户培训”在五邑大学举办,进一步加强了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国家在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领域的经验分享与技术交流。
翻开五邑大学的对外交流合作地图,一串扎实的足迹清晰可见:赴汤加、三牛娱乐注册斐济等国对接防灾减灾需求,探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合作;与所罗门群岛国立大学、斐济国立大学、汤加国立大学、巴布亚新几内亚自然资源与环境大学等签署合作备忘录……学校正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以坚实的行动助推“中国方案”惠及更多地区。(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谢钰然 记者 刘盾)